•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湖南高校

岳麓讲坛孙玉明谈红楼梦的“是”与“非”

时间:2017年12月18日 信息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12月15日晚,由湖南大学教务处主理,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和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间共同承办的岳麓讲坛在湖南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如期而至。中国艺术研究院孙玉明教授为来自校内外的“红迷”及文学兴趣者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       孙玉明教授的讲座引经据典,有趣诙谐,从《红楼梦》的详细章节出发,选取特别的角度带领听众一睹红楼的风采,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孙玉明老师指出,《红楼梦》的“是非”不仅仅体现在文本层面,还体现在书本问世后引发的题目,即“红学史”层面,此次讲座重要探究文本层面的题目。   孙玉明教授介绍了小说的来历与发展历程,并分外指出“说书艺人的商业化促使了话本的产生和古代长篇白话小说章回体的出现”, “说书人的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造成了文本叙事的“全知视角”。       孙玉明教授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第三回黛玉进贾府的片段,指出此处作者运用小说中人物的限定视角来叙事,“黛玉就像一个导游一样带着我们读者来见识贾府”。孙玉明教授以《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为例,解读应该如何细读《红楼梦》。“老爷打宝玉是对的,但是要细致本身的身体,老太太要是知道了有个好歹怎么办”, 用贾母来威胁贾政,王夫人仅仅只说了三句话就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意思。这不得不称为《红楼梦》的“是”!   针对《红楼梦》的“非”,孙玉明教授重要指出四点:人物年龄忽大忽小、排行错误、人名错乱与时序错乱,详细体现有黛玉的年龄、对贾琏的称呼、 “原本描写的已经是冬天但之后竟然在花园里看见了菊花”等几点。这些“非”的存在,固然有作者自己创作的题目,但成书过程的复杂性也值得细致。孙玉明老师提出了三种假说:“一稿多改”、“两书合成”、“剪贴说”,来诠释这些“非”存在的缘故原由。   互动环节,同窗们踊跃提问,孙玉明教授向同窗们保举了蒋和森的《红楼梦概说》、朱东润的《张居正直传》、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陆键东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以及唐德刚的《胡适口述自传》等书籍。   责任编辑:郑舒文
上一篇:岳麓讲坛赵双午做客岳麓讲坛畅谈杂技艺术与杂技精神
下一篇:黉舍举办党史校情知识竞赛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图文
(作者:佚名 编辑:湖南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荐文章

门文章